八七会议:中国革命的三大转折之一

1927年,中国大地阴云密布,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蓬勃发展,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势力。然而,随着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反革命势力迅速抬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对曾经的战友共产党人展开血腥屠杀,一时间,神州大地陷入一片腥风血雨。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八七会议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走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八七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一)大革命的失败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在短短几年间,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势力逐渐抬头,对共产党的猜忌和敌意日益加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惨重损失。随后,汪精卫于7月15日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宣告失败。

(二)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使共产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人数锐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 5.8万多人锐减到 1 万多人。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一些党员对革命前途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出现了脱党、叛党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挽救党和革命,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

(三)共产国际的影响

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物质援助,帮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些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其一些指示和决策也存在着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例如,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妥协退让,导致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反革命政变时缺乏必要的警惕和准备,最终遭受了重大损失。在八七会议的筹备和召开过程中,共产国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八七会议原计划于 7 月中旬召开,但由于白色恐怖严重,交通不便,许多代表无法从各地赶来,会议不得不一再推迟。最终,在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俄租界三教街 41号(现鄱阳街139号)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地点的选择经过了仔细考量,这里曾是苏联驻国民政府农民顾问拉祖莫夫的住所,前后有楼梯,后门通小巷,屋顶凉台与邻居凉台相通,便于发生意外情况时撤离。

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他们或装扮成商人、或农民等身份,冒着生命危险赶赴武汉,共同商讨中国革命的未来方向。此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及两位俄国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央政治秘书邓小平负责会议的安全和记录工作。

(二)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决议

1.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报告:会议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报告,他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此前的错误,包括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忽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路线。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决反对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报告: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了关于党在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他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指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他提出,党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3.改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有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澎湃、任弼时等9人;候补委员有周恩来、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张太雷、张国焘等7人。这次改组,清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领导,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蔡和森,那种为革命、为全局,主动让贤,认为毛泽东比他更合适入选政治局。但毛泽东却也坚决拒绝,表示自己要去参加秋收起义,不能加入政治局。只是在会议选举时,最终,大家还是决定将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各增加两人。于是,临时政治局正式委员选出了九人,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选出了七人,蔡和森退出中央政治局,毛泽东被选入政治局候补委员。

4.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的议决案》等决议案,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党必须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同时,会议强调,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必须创建自己的革命武装,开展武装起义,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

5.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在会议讨论中,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他提出了“以后要非常重视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党必须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实现革命的胜利。

三、八七会议的历史作用

(一)政治上的转折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及时纠正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重新站稳了脚跟,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思想上的统一

八七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使全党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和动力等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会议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强调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使全党同志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右倾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组织上的重建八七会议改组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清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领导,选拔了一批坚定的革命分子进入中央领导机构。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瞿秋白的带领下,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的精神,领导全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八七会议还强调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觉悟,使党的组织更加严密,更加富有战斗力。

(四)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推动

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会议之后,各地党组织纷纷响应中央的号召,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在初期遭受了一些挫折,但它们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土地革命方面,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八七会议选举的领导班子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一)瞿秋白为首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与局限

瞿秋白作为八七会议后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主要负责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的精神,努力推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开展。在他的领导下,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指导各地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同时,瞿秋白还在理论宣传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革命主张,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觉悟。

然而,瞿秋白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导致在一些决策上出现了失误。例如,在八七会议后不久,党内出现了一股以盲动主义为特征的“左”倾急性病,瞿秋白对这一错误倾向未能及时加以纠正,使革命遭受了本可避免的损失。

(二)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

1.毛泽东: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他回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他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八七会议后,他积极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周恩来还在党的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协调各方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周恩来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最前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3.任弼时:任弼时在八七会议上积极参与会议的讨论和决策,对会议的成功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后,他积极贯彻会议精神,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任弼时在党的组织建设、青年工作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觉悟。同时,他还积极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4.其他领导成员:除了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主要领导成员外,八七会议选举的其他领导成员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有的在武装斗争中冲锋陷阵,有的在土地革命中积极发动群众,有的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中默默奉献。他们的共同努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一)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八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红军的新时期,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八七会议所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八七会议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

(二)当代启示

1.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八七会议的成功召开,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形势和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当代,我们仍然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整顿和提高。这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重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当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在当代,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七、结论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以其独特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八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七会议所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以及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七会议选举的领导班子,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回顾八七会议的历史,我们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新时代,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八七会议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自我革命,坚持群众路线,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八七会议为新的起点,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 八七会议党史资料;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资料;

[3] 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

[4] 《毛泽东年谱》等史料;

[5] 其他网络资料。

【作者】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红色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