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跌两天,科技板块遇冷,银行通信表现各异

指间微微泛油,键盘一角还沾着咖啡渍,屏幕上跳动的红绿线条仿佛一场深夜还魂的心电图。周五的夜,大盘收得清冷,却挡不住群里的“报亏哀歌”此起彼伏。一位老乡在群里嚷嚷:“九月份全军覆没!”顿时,A股变成了兵荒马乱的战场,仿佛刚打完一场蚂蚁和大象的战争。

果然,市场情绪自带戏剧天赋,尤其涨跌两天的效果堪比春晚小品。大家都在问,这是不是见底信号?还能“放心涨”吗? 不用慌这句话,像医生对发烧小孩的安慰,听听就好,真信了您可能得在板床上多躺几天。

我们先理清事件始末,避免被群聊“段子手”裹挟着跑。周四周五,A股连跌两日,科技板块逐渐遇冷,银行低位盘整,CPO通信板块逆市上涨,半导体芯片连涨八天后出现回调,机器人板块因谣言跳水,创新药领跌,军工板块高位清仓后逐步布局。国庆前夕,资金观望,指数屡攻3900受阻,短期调整在所难免。但——本月总体仍是涨的,久久不见的慢牛,正像北方秋天的太阳,憋着劲不肯下山。

以旁观者的专业视角来看,A股的涨跌远没有群友戏说得那么壮烈。这轮调整门道不少,最核心的因素是——涨太多了。资金如候鸟,静候节前,调仓防御,避免情绪泛滥。证券市场的“降温”动作,往往体现在资金风向与板块轮动,管理层不乐见疯涨,甚至银行板块止跌,也带点官方“稳情绪”色彩。至于科技、人工智能、CPO通信,涨跌皆有逻辑,背后不是神秘力量在翻沙发缝里的硬币,就是庄家在厨房拉豆腐丝。

以我的经验,持续上涨的板块,大概率会经历一波“正常回调”——这既是对过度乐观的反驳,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比如半导体芯片,连涨八天后必有消化,这时候“跌一下”甚至是好事。贸易间谍的臆想、国际消息面的忽悠,有时候就是给机器人板块点“辣椒酱”,下跌时口感更刺激。创新药的高开低走,是典型的“估值高企风险释放”,而军工板块,永远是“高处不胜寒”,聪明钱都懂得见好就收。

其实,如果非要问是不是见底信号,我宁愿反问:底在哪里,顶又在哪里?说底信号没完没了,每跌一波就喊“见底”,每涨一轮就说“放心涨”,这像是用五日均线预测下个月的台风路径——气象局都不敢这么玩。市场里“见底”、“见顶”更多是后视镜里的风景,真要信“见底”能稳赚,恐怕A股早就成了国际路边摊。

至于能否“放心涨”——A股和“放心”这两个词,实在不太搭。放心本就是一种稀有情绪,在交易所里更像是隔夜旧梦。大龙说“整体盈利”、“方向选得对”,我并不怀疑,这本就是选对板块的奖励;可要说这几天亏损能把九月清空,其实也是多了点情绪调味剂。亏亏赚赚之间,是每个散户都要上的人生课。别高估自己的运气,也别低估市场的无情。

再从细节推演说说。科技板块降温,说明资金轮动进入“二次思考”阶段。银行板块止跌,是主力机构试探监管底线。CPO通信板块上涨,既有技术逻辑,也有筹码博弈。半导体芯片回调是资金“喘口气”,人工智能回调则是热点切换的信号。机器人板块暴跌,源于市场对“消息面”的畏惧,但马斯克一句“假的”,反倒让算法们集体掉头。创新药下跌,是估值弹性和基本面交锋,军工清仓再进,是典型高抛低吸。一切都讲证据链,哪有随便见底那一说?

这里插个黑色幽默:“A股见底信号”这个词,和“相亲对象说性格随和没脾气”一样,听听笑笑得了。作为“职业旁观者”,见得多了,跌得多了,亏钱时候总觉得底在脚下,赚钱时候总骂牛市太短。不过职业弊端之一,就是很容易把每一次波动理解为市场周期——亏钱就是“底”,赚钱就是“顶”,但这不过是人性和算法合力演奏的小夜曲。*也难怪,投资圈里流行一句话:牛市是赚钱的时候,熊市是学习的时候,等你学会了,市场又变了脸。*

收笔的时候,我倒想留个问题:“见底信号”真的有吗?还是说我们希望听到见底,只是因为亏钱让信仰动摇?行情是不是能放心涨,其实和春节期间能不能放心吃腊肠一样——选对了品种才算数。市场跌了两天,大家就嚷“见底”,汤还没凉就喊“开吃”,这是不是太心急了些?

最后,行情如云,信号如秋风,大家还在找见底的证据。A股从未真正能够“放心”,如果你真的一下赚到钱,那一定记得——这只是一次“例外”。见底与否,涨跌如何——你怎么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