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防长叫嚣为台湾而战,是忘了长江上的炮弹,还是航母缺零件?
有时候翻看新闻,真能被一些人的发言给逗乐了。这不,英国那位防长约翰·希利,对着澳洲媒体一通豪言壮语,说是什么一旦台海有事,大英帝国已经准备好军事介入,要和盟友们并肩作战。
听听,这口气,仿佛还是那个“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在闪耀。我寻思着,这位大人在说这话之前,是不是忘了翻翻自家的历史书,或者说,是忘了七十多年前,在中国的长江上,那顿结结实实的炮火。
那会儿是1949年的春天,四月的长江边上,解放军百万雄师已经磨刀霍霍,就等着一声令下,彻底改天换地。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我们早就发了通告,让所有外国船只在4月20号前赶紧撤出长江水域,免得炮弹不长眼。
美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军舰,都挺识趣地走了。唯独英国皇家海军,那股子傲慢劲儿,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艘名叫“紫石英”号的护卫舰,愣是把解放军的警告当成了耳旁风。
也难怪他们这么狂,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了,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横着走惯了,把长江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惜,他们这次面对的,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晚清。
4月20号那天,渡江战役马上就要打响。“紫石英”号不仅不撤,反而加大马力,径直朝着我军防区冲了过来,那架势,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我军炮兵阵地上的战士们可不惯着它,几次警告无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万炮齐发。
炮弹可不认你什么“皇家海军”的牌子。第一轮齐射,就精准地掀翻了“紫石英”号的舰桥,炸毁了轮机舱。那位叫斯金勒的舰长当场重伤,舵手一命呜呼,整艘军舰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一头扎在了南岸的浅滩上动弹不得。
英国人还不死心,又派了别的军舰想来救援,结果呢?来一艘,我们打一艘,来两艘,我们打一双。最后,还是英国人自己灰溜溜地跑来谈判。那一仗,打碎了英国“炮舰外交”的百年迷梦,也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中国,已经不是谁都能来撒野的地方了。
你说这记性,怎么就这么差呢?七十多年前那顿炮火,难道就一点儿没留下印象?现在又跳出来喊打喊杀,凭什么呢?凭家里那两艘航母吗?
说到这航母,那可真是个笑话。一艘叫“伊丽莎白女王”号,另一艘叫“威尔士亲王”号,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响亮。可实际上呢?“威尔士亲王”号因为右侧螺旋桨传动轴出了问题,在港口里趴了窝,成了个“码头女王”。
更绝的是,因为缺钱缺零件,“伊丽莎白女王”号要出海执行任务,居然得从“威尔士亲王”号身上拆零件来用。这操作,简直是闻所未闻。自家航母都得“拆东墙补西墙”才能动弹,还想到万里之外的太平洋来耀武扬威?
这还没完,他们的舰载机F-35B也跟着出过洋相。2021年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地中海,一架F-35B起飞时直接栽进了海里。事后调查才发现,原因竟然是起飞前,地勤人员忘了把发动机的防雨罩给拿下来。为了这架掉进海里的飞机,英国和美国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捞上来,生怕核心技术被俄罗斯捞了去。就这种战备水平,拿什么来打仗?
说到底,英国之所以这么上蹿下跳,不过是脱欧之后,国力衰退,国际影响力一落千丈,心里着急罢了。为了刷存在感,就死死抱住美国的大腿,搞所谓的“全球英国”战略,想在印太地区分一杯羹。
从2021年派航母来亚太巡航,到宣布要参加2025年的“护身军刀”演习,再到这次防长的狂言,无非就是想向美国表忠心,顺便把澳大利亚也拉下水,绑上他们的战车。
可澳大利亚也不傻。总理刚访问完中国,签了一大堆贸易协议,生意做得正红火。这时候要是跟着英国一起发疯,那不是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吗?所以你看,对于英国防长的这番话,澳大利亚那边也只是含糊其辞,不敢明确附和。
最有意思的,还是英国自家网友的评论,那才叫一个一针见血。有人说:“我们的军舰连生锈的维修费都凑不齐,还想去太平洋打仗?”还有人嘲讽:“建议防长大人先去解决一下我们街头的持刀犯罪问题吧!”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连自家航母锅炉都点不着的国家,所有的战争威胁,听起来都像是纸老虎的咆哮。这让我想起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那时候的英国还联手法兰西,想通过武力控制运河,结果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不得不狼狈收场。那次事件,彻底终结了英法作为世界顶级玩家的时代。历史的教训,似乎总被一些政客选择性遗忘。
面对这种挑衅,我们这边呢?话不多,直接用行动回应。国防部发言人把话讲得很明白,要求英方谨言慎行,不要给“台独”势力发错误信号。与此同时,山东号航母编队在南海拉开架势,搞实战化演练;歼-16、轰-6K这些大国重器,也在黄岩岛附近海空联合巡逻。
这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说白了,时代真的变了。当年的“日不落”,太阳早就落下去了。想靠着喊几句狠话就来吓唬人,那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兜里还有几两银子,船上还有几个能用的零件。老账还没算清呢,要是执意想添一笔新账,我们也不介意奉陪到底,让他们好好回忆一下,长江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