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像煮粥:急火出焦糊,文火熬出香——聊聊我那差点翻车的投资经历
去年这时候,我揣着攒了半辈子的100万冲进股市,闭眼买了广生堂。当时谁劝我跟风医药股,我都摆手说“不懂别哔哔”,结果一年后账户直接蹦到500万。上个月翻倍清仓英维克时,眼睁睁看着它从43元飙到65元,手指头都在抖——这20万差价够买辆特斯拉Model 3了。
很多人都说这是马后炮,我琢磨着倒也无妨,权当茶余饭后唠嗑。但仔细咂摸咂摸,这里头还真有点门道。就说广生堂那事儿,去年医药板块整体低迷,我刚入场那会儿,股价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身边朋友没少念叨“你这钱扔水里了吧”。可我没急着割肉,反而翻了半个月财报——这公司当时正跟美国一家药企谈合作,管线里有个治疗肝炎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后来合作落地,股价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窜,这才有了后面翻倍的戏码。
再看英维克,上周我25元买的1万股,涨到40元时抛了一半,剩下的一直到43元多才清仓。当时不少老股民笑我“太贪心不够”,结果这一周股价愣是没歇着,现在都65元了。要是当时咬咬牙拿住,至少能多赚20万。说实在的,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拍大腿,但换个角度想,能在涨到40元时减仓,至少没把利润全吐回去,也算没白折腾。
其实炒股这事儿,真没那么多玄乎的。我总结自己这几年的经验,就三条:别跟自己较劲,别跟市场赌气,别跟钱过不去。
先说“别跟自己较劲”。去年初我买广生堂那会儿,天天盯着K线图,连做梦都在算跌停价。有天晚上刷到个消息说“某医药股暴雷”,吓得我差点半夜打电话挂跌停单。后来冷静下来一查,那暴雷的公司跟广生堂根本不沾边,纯属乌龙。这事儿让我明白,炒股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吓自己——你越慌,手越抖,越容易犯错误。
再说说“别跟市场赌气”。我有个朋友,前两年买了只新能源股,结果刚买就跌了20%。他不服气,越跌越补,最后满仓套牢。去年那波反弹,他终于解套,结果刚回本就急着卖出,生怕再跌回去。现在回头看,那只股票后来又翻了一倍。他跟我喝酒时直拍大腿:“我要是多拿半年,现在都能换辆新车了!”你看,跟市场赌气最后输的还是自己。
最后是“别跟钱过不去”。我有个邻居张叔,在菜市场卖猪肉,平时总说“炒股跟卖肉一样,得挑肥拣瘦”。他买股票只看两点:一是公司能不能赚钱,二是自己能不能看懂。前几年他买了只家电股,理由很简单——“我家用的就是这牌子,质量好,销量也稳定”。结果持有三年,光分红就拿了小十万。他说:“我不图一夜暴富,就图个稳当,钱这东西,赚得踏实比赚得快更重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你说的这些道理都懂,可具体咋操作呢?”其实真没那么复杂。就拿选股来说,别总盯着那些涨得飞天的“妖股”,多看看身边的公司——你家楼下的超市、常去的药店、上班坐的地铁,这些公司要是上市了,说不定就有投资机会。再说仓位管理,别听人说“满仓干才能赚大钱”就头脑一热,我一般会把资金分成三份:一份买稳定的蓝筹股,一份买成长性好的科技股,剩下一份留着备用。这样就算某只股票跌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当然,投资这事儿永远没有“稳赚不赔”的说法。我去年也踩过坑——有回听了个“内部消息”,重仓买了只小盘股,结果连吃了三个跌停。后来一查,那消息根本是假的,发消息的人早就套现跑了。这事儿让我彻底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稳赚”的承诺,十有八九是陷阱。
现在再看当初买的广生堂和英维克,心里倒是平静了不少。赚了钱当然高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只股票,我算是摸到了点炒股的门道。说白了,炒股就跟过日子一样,急不得也懒不得——该等的时候得等,该走的时候得走,别被一时的涨跌冲昏了头脑。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雪球、希财网、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