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油菜籽丢中国市场,澳大利亚趁机补位,农民亏损压力大

加拿大最近那边真有点“坐不住”的意思,整个事件没点反转都对不起今年多变的世界新闻节奏。

想想看,本来手里攥着中国这么大一条市场“金鲤鱼”,眼瞅着油菜籽赚得盆满钵满,加拿大农民都快把收割机当印钞机了。

结果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却发现自己把到嘴的蜜糖,亲手递给了澳大利亚,自己还得在边上干瞪眼。

哎,这事说出来谁不心疼?

现在问题来了,加拿大到底怎么就把市场给弄丢了?

或者说,中国为啥甘心舍近求远,非要把加拿大的单子分给澳大利亚?

老铁们,这笔账,简单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咱先别急着下结论。

要说这事还得从头扯起。

当年加拿大咋突然就对中国的电动车和钢铝产品下狠手,又是惩罚性关税,又是各种“产能过剩”的帽子,顿时让全球不少媒体一脸问号。

你说就这点市场纠纷,搁哪国谁都知道这是经济上的试探和反击——可加拿大这回,动作大得出奇,理由却跟网上那些奇葩裁员公告一样“让人秒懂但又一头雾水”。

说白了,就是硬生生把话题从自己身上移开,把锅甩给别人。

不多时,中国这边迅速反制,直接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

讲真,这招真是有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思。

你不是说我过剩吗?

那你这油菜籽不也有点倾销的味道?

经济大棋局,这一招,简直妙到毫巅。

于是,调查一查就是快一年。

今年8月13日,终于出了“成绩单”。

中国商务部初步拍板,加拿大的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要开始收75.8%的保证金,还是作为反倾销税可能的“预付保底”。

这保证金听着绕,其实还挺常见——意思特直接,你想进货进中国,先把钱扣上,最后调查尘埃落定,要是认定真有事儿,那保证金直接变反倾销税,乌纱帽都拿不回去;要是没问题,再退回,差额都补齐。

挺公正,但买卖可不轻松。

毕竟动辄上千万美元的贸易,突然卡在现金流,哪家企业受得了这压力?

而且,这还只是临时措施。

加拿大企业可没空坐等九个月。

谁也说不准将来保证金能不能拿回来,但眼下日子得照过啊。

照今年行情,加拿大菜籽油进中国的额外费用基本就是原本商品价翻倍叠加上去——先前3月份还加了一道100%的关税,现在又是保证金,合着一进中国,175.8%的额外开销,无异于“自断一臂”。

别说利润,能不赔钱都算有运气。

本来想着养家糊口,突然发现连种子钱都搭进去了,换谁都得急眼。

巧就巧在这个当口儿,澳大利亚闪亮登场。

这国家油菜籽产量也不小,可偏偏前几年跟中国有点小龃龉,双方油菜籽生意一度划上休止符。

天下哪有永远的“冷战”?

转眼风向一换,今年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一番“君子和好如初”的场面话刚过,中国马上亮出橄榄枝:油菜籽可以谈,可以进,你们要有诚意,市场自然有位置。

五万吨订单,直接从澳大利亚港口倒腾到中国,咱们就不说这是“试水”还是“问路石”,那都是实打实的饭碗。

消息出来,加拿大分分钟就傻了眼——本来以为中国离不开自家那点供货,结果一看澳大利亚上船,别人照样过得比你潇洒。

国内媒体这会儿可算找着话题了,一边感叹“加拿大失策”,一边细数油菜籽产业链的窘境。

你别说,加拿大可是一直觉得自己是“头号供应商”,中国进口的油菜籽90%都靠我家。

有这种自信没毛病,供应大户嘛,底气足。

但时代不同了,“一家独大”可真不是优势,反而有风险。

这年头大家都怕“被卡脖子”,谁不想着分散来源?

澳大利亚趁虚而入不光是市场机会,也是避险策略,谁都明白“一条腿走路”是多傻的事。

更何况,澳洲油菜籽品质也不弱,该配套的标准也早早对齐了中国需求。

换句话说,中国这次“果断分流”,既是反击,也是自己稳住粮油安全的必要备选——厂家多了,选择多了,商家心里才更有底。

话说加拿大那边不服也没用。

油菜籽产地的农民这会儿真有点“悔不当初”,价钱掉得比股市还快。

有农民算了下账,现在每英亩亏个180美元,这还是不算后续通胀涨价那一摊子。

每日种田辛苦,就为个赔本买卖,骂娘的想法扑面而来,社交网络也是一片哀鸿遍野。

有人公开抱怨,觉得政府当初不该贸然惹上中国,毕竟那点关税从来不是“薅羊毛”,更多是“割自己肉”。

更有油菜籽协会的头头出来发声,“我们真心受不了了,得赶紧坐下来跟中国好好谈”。

可惜,加拿大政府好像没太把农民的事儿放心头。

嘴上说“愿意对话”,实际行动却慢得像夏天的冰箱,等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这场博弈挺能说明问题。

简单来说,市场从来不会等一个踟蹰迟疑的玩家。

你觉得你握在手里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对方只能忍气吞声和你继续玩下去。

可现实没那么浪漫。

只要你一有动作,对面就能找新的伙伴补上空缺,这就像谈恋爱一样,谁不希望被备胎?

但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明白,“有选择才有底气”,世界何必一定要围着你转。

说到这,其实网友的评价也挺有意思。

有人打趣:“加拿大终于知道什么叫‘失去才懂得珍惜’。”

也有更犀利的:“贸易战没有赢家,自己挑事还想白捡便宜,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更有理智的声音认为:要说中国非得依赖加拿大,未免也太看低全球化了。

现在国际贸易眼花缭乱,货源地分分钟就能洗牌,无非是多花点磨合时间,哪能真“谁离不开谁”?

当然,加拿大农民的处境的确让人同情。

天气再好,油菜再黄,市场没有出路,一切白费。

农民朋友盼的是稳定政策、踏实销路,谁愿意天天在关税、调查、声明之间纠结?

产业链上下游都会受冲击,从原料运输、加工、储存到国际金融交易,你以为只是“市场转移”那么简单?

背后多少家庭、多少汗水、多少运气,咱们外人真的说不完。

中国这波操作,其实也给外界上了一课: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管你是超级大国,还是农业强国,谁都靠不住自己永远做老大。

市场多元化,是保底更是选择。

贸易之路,从来都不是单行道。

有人赢,有人输,别只盯着眼前得失,想想扩大朋友圈带来的可能性,或许比固守旧有合作还要值得。

现在加拿大说要“跟中国展开建设性对话”,说得真挺客气。

但是实话实说,机会放过了,也许再争,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澳大利亚油菜籽正装船奔赴中国,好日子早晚轮到别人头上。

扔下最后这句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看完这场闹剧,各位有没有同情加拿大农民,还是理解中国的选择?

要你在其中,你觉得还能怎样才能双赢?

评论区聊聊看,谁的想法最接地气?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