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伟人夫人的合影中,最左是公认的美人,却因某事抱憾终生

这几张彩色照片并不是电影或者电视剧,而是真实拍摄于1944年的延安的珍贵照片。更加珍贵的是,照片中的三个人在当时的延安非常有名,直到现在,我们对这三个人也还有所了解。她们分别是浦安修、邓颖超和康克清。

照片里,邓颖超和康克清的脸上看上去好像都有岁月的痕迹。其实这也正常,因为那时候邓颖超已经四十岁了,康克清也三十三岁,最左边的浦安修才二十六岁,年纪最小,显得比较年轻。

我们都知道邓颖超和康克清的故事,但浦安修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其实,浦安修的婚姻和人生经历比他们还要曲折和难以预料。到了晚年,浦安修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彭老总。

浦安修和彭老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又是什么遗憾让浦安修一直感到惋惜的呢?

两人幸福地结为夫妻

让我们从头开始讲起。1918年,浦安修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家庭。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浦安修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浦安修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浦安修还有两个姐姐,她们也非常优秀,人们常称她们为“浦氏三姐妹”。

浦安修的大姐浦洁修在国外深造,成为一名工程师,在德国工作。抗战开始后,她决定回国,一生都在做慈善。浦安修的二姐浦熙修是当时知名的女记者,她成为著名报纸《新民报》的第一位女记者,勇敢地揭露社会问题。

那时候,全国都进入了抗日战争,东北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救亡图存成为了年轻人最关注的问题。受到家庭和时代的熏陶,浦安修也充满了报国的热情。当时,许多热血青年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地方,那就是延安。浦安修也不例外。

1938年4月,浦安修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优渥条件,毅然前往延安。那时候的延安特别需要大学生,尤其是像浦安修这样的女大学生更是难得,所以她很快就被安排到陕北公学,担任妇女干事和秘书的工作。

不久,浦安修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她身上那种说不出的秀气,让人印象深刻。人们称她为“延安三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指的是外貌,还包括她的品德和能力等多方面的优秀。当时的浦安修在延安就像一颗新星,逐渐升起。

1938年,18岁的浦安修遇到了40岁的彭老总,并在那年结为夫妻。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认识的呢?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赓的一个计划。

在遇见浦安修之前,彭老总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他的第一个伴侣是表妹周瑞莲,两人于1915年结婚,那时彭老总才18岁。为了逃离贫困,他选择参军。然而,在他离开期间,周瑞莲被地主逼迫还债,地主想把周瑞莲带走抵债。周瑞莲不愿屈服,一边呼喊着彭老总的昵称“真伢子”,一边跳崖自尽。彭老总在军队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悲痛,痛哭了一场。

1925年,时任营长的彭德怀经人介绍,与名叫刘坤模的女子结为夫妻。后来,彭德怀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当时敌人追得很紧,消息混乱,彭德怀无法给刘坤模写信。因为长时间没有消息,刘坤模以为彭德怀已经牺牲,无奈之下改嫁他人。

彭老总上了井冈山后,一直忙着打仗,转战各地,自然没时间顾及个人感情,他的婚姻问题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直到抗战爆发,局势稍微稳定一些,他身边的人才开始关心起他的婚姻大事。

不管是谁提到这件事,彭老总总是显得很失望,坚决不肯答应,好像打算一辈子不结婚了。

在1938年的秋天,陈赓和彭老总正好都在延安。作为彭老总的旧部,陈赓自然很关心他的个人生活。热心的陈赓决定帮忙,于是他主动找到彭老总,说:“彭老总,我们都有了家室,你怎么还单身呢?难道要当一辈子光棍吗?”

说完,大家都笑了。一提到婚姻,彭老总总是特别认真,仿佛除了打仗,他什么都不想。这次也是,他一脸严肃地拒绝了陈赓的话题。

陈赓并没有灰心,他开始在延安寻找合适的人选。他仔细观察了几位还没有结婚的女同志,最后觉得从北师大来的浦安修很合适。怎样才能让他们俩见面呢?直接把浦安修带到彭老总面前不太合适。细心的陈赓发现,浦安修很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不错,而彭老总也很喜欢看篮球比赛。

陈赓灵机一动,决定策划一场精彩的球赛,邀请彭老总前去观看。彭老总一听说有球赛,心里也有些动心,但看着案头堆积的文件,又有些犹豫,不愿意去。最后,陈赓软磨硬泡,连拉带拽,终于把彭老总带到了球赛现场。

彭老总一到球场,就被精彩的女篮比赛吸引住了。他兴致勃勃地看着比赛,每当有人进球,都会大声叫好。技术出色的浦安修也引起了彭老总的注意。

比赛结束后,陈赓自然而然地把浦安修介绍给了彭老总,说她是来自北师大的女大学生。彭老总一听她是大学生,心里很是佩服,对浦安修的印象自然也好了起来。

在这次比赛中,陈赓又帮着撮合了几回。浦安修优秀的形象让彭老总难以忘怀。最终,彭老总也改变了“终身不娶”的想法。在陈赓的帮助下,两人从相识到相恋。

1938年10月10日,陕北一个简朴的小窑洞里,彭老总与浦安修结为夫妻。婚后,浦安修随彭德怀离开延安,前往太行山根据地,投身于妇女工作。

浦安修回忆说,在太行山的那段时光,大家的生活非常简朴。她只有在周六才能去找彭老总。每次见到他时,彭老总总是和战士们在一起,共享甘苦。

尽管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生活还算幸福。1942年,因为日军的封锁,根据地物资匮乏,食物和衣物都很紧缺。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彭老总号召大家上山挖野菜。为了做出表率,他还要求浦安修每天也要参与其中,和大家一起挖野菜。

有一天,浦安修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想请个假在家休息。但是彭老总却不答应,还对她发了一通脾气:“别人都去,你怎么能不去呢?”浦安修看到彭老总严肃认真的样子,虽然心里有些委屈,但她还是忍着病痛上了山,没有一句怨言。

终身遗憾

夫妻生活里难免会有些小争执,但这些小问题并没有破坏他们的婚姻。很快到了1949年。这时,彭老总被派往西北工作,战争结束了,浦安修也离开了军队,跟着彭老总在西北安了家。在西北的日子,是彭老总和浦安修难得的平静而幸福的家庭时光。

不过这样的平静生活没过多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彭老总被叫到了北京,然后他又带领着志愿军渡过了鸭绿江,开始了英勇的抗美援朝战争。

经过多年的相处,浦安修对丈夫的性格了如指掌。她知道彭老总打仗时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平时也从不考虑生活琐事。因此,浦安修在后方日夜思念和担心着彭老总。

因为战事紧张,彭老总整天忙着指挥战斗,连给家里写封信的时间都没有。直到1952年,浦安修才随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彭老总。没想到,浦安修只听到了彭老总的一句话:“你来干什么?我这司令员的家属来了,那百万战士的家属怎么办?”

面对彭老总冰冷的话语,浦安修虽然感到伤心,但还能理解,毕竟在战争时期,什么事都得快速处理。彭老总说这话的目的,也确实是为公无私。浦安修在晚年回忆他们生活的时候,说道:“结婚后,我们总是聚少离多,但我依然深深爱着他。”

抗美援朝胜利后,彭老总回到国内,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但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1959年,因为彭老总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他被撤了职,并且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之后的日子里,浦安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断有人找她谈话,要她和彭老总分开。她开始在宿舍里住了很长时间。

最后,浦安修向领导提交了离婚的请求。虽然这个请求后来被暂时搁置了,但实际上两人已经分开了。后来,彭老总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前往西南地区的时候,他们还见了一面,一起吃了顿饭。在饭桌上,彭老总反而安慰浦安修,说自己从来都没有怪她,是自己拖累了她。

浦安修原本以为两人还能再见面,没想到,仅仅一年后,风云变幻,再后来,彭老总含恨去世,时年76岁。

四年后,浦安修感到非常内疚,她坚决要参加彭老总的追悼会。由于当年的离婚申请未被批准,从法律上看,浦安修仍然是彭老总的配偶,因此彭老总的各类抚恤金都发放给了她。

浦安修因为当初的申请而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彭老总。后来,他把彭老总的补贴给了彭老总的亲戚,剩下的钱用来做公益。晚年时,浦安修以彭老总妻子的身份整理彭老总生前的著作,最终出版了《彭德怀自述》这本书。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