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半导体圈子,简直比小说还精彩。
前脚刚传来消息,说咱们的“争气机”——国产光刻机,眼看就要成了;后脚就听说英伟达那位风头正劲的“皮衣刀客”,因为涉嫌垄断被咱们请去“喝茶”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阿里平头哥自研的AI芯片直接亮相《新闻联播》,性能直逼英伟达H20;华为更是甩出一张未来五年的芯片“排期表”,从昇腾950一路规划到970,这架势,是要把未来几年的科技春晚都给承包了。
说真的,这半年多,我看着半导体板块,总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那些搞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的,股价上蹿下跳,跟坐了火箭似的,赚足了眼球和热钱。
可你再回头看看那些真正给火箭造发动机、拧螺丝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板块,那叫一个惨淡。
我拉了一下数据,近三个月,这帮“卖铲人”的股价,竟然跑输了半导体(申万)指数整整11个百分点。
这就奇了怪了。
要知道,这帮兄弟的业绩报表那叫一个漂亮。
科创板那几家持仓龙头,八成以上的营收同比增长率都在30%往上,净利润也是蹭蹭涨。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下游的晶圆厂没闲着,扩产的订单跟雪花片一样飞过来,国产替代的口号,是实实在在变成了真金白银。
这帮企业早就过了靠政策“输血”的阶段,自己开始“造血”了,而且造得相当不错。
一边是火焰般的业绩,一边是海水般的股价。
这种拧巴的景象,简直是A股的十大未解之谜之一。
市场到底在怕什么?
我猜,无非是老调重弹,担心咱们的技术壁垒不够高,国产替代的速度跟不上“画饼”的速度。
这种担忧,就像一个总怕孩子考不了第一的家长,焦虑得不行,却忘了孩子其实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了。
讲个实在的,芯片这东西,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你设计得再牛,也得有光刻机、刻蚀机把它做出来;工艺再先进,也离不开高纯度的硅片、光刻胶这些“粮草”。
没有这帮在幕后“卖铲子”的,台前那些AI芯片、大模型,全都是空中楼 গার্ডিয়ান。
他们才是这场科技革命真正的基石,是那个在金矿边上卖水和牛仔裤,闷声发大财的聪明人。
现在,整个市场都还沉浸在追逐AI明星股的狂热里,像极了演唱会前排疯狂的粉丝,眼里只有那个在聚光灯下的偶像。
可他们忘了,真正撑起这场演出的,是那些调音响、搭舞台、做后勤的幕后英雄。
而这些英雄,现在正在价值的洼地里,被严重低估了。
所以,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去抢那些“台前明星”的时候,聪明的资金早就开始悄悄调转船头,用脚投票了。
本周半导体设备板块的领涨,根本不是偶然,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终于开始修正这个荒唐的背离。
下一个主升浪在哪?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觉得,它不会再是那些已经被炒到天上去的“明星”,而恰恰是这些一直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业绩好到爆、股价却还趴在地上的“卖铲人”。
他们的“滞涨”,正在被产业趋势和实打实的订单快速修复。
随着中芯、华虹们的持续扩产,以及越来越多像华为、阿里这样的巨头下场自己造芯,对国产设备和材料的需求,未来只会是指数级的增长。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逻辑有点意思,想找个方便的“上车”工具,那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这趟车,或许值得看一眼。
它的成分股里,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含量超过84%,几乎就是把国内这批最核心的“卖铲人”打包到了一起,完美契合了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这条主线。
当然了,丑话说在前面,股市有风险,这玩意儿波动也不小,买之前一定得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掂量清楚。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投资更是如此。
基金这东西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别上头,别梭哈,看清楚《基金合同》再做决定。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一波浪潮真的来临时,你,是选择继续当个热闹的看客,还是提前上车,做那个最先冲到浪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