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思索一番,陈知非应声而答,不想,这不答则已,一答,愣神几秒后,众人不禁哈哈大笑。
陈赓一家
陈知非,陈赓的长子,出于父母亲工作的缘故,陈知非自小跟着外婆长大,之后要不是那次“照相”事件,陈知非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他。
舅舅全然意料之外的答复引得陈知非震惊不已:“父亲竟然会想我。”
陈赓
每每提及父亲,外婆总是很隐忍,本还想再多探听父亲信息的陈知非见外婆言辞闪烁,为避免勾起外婆的伤心回忆,年幼但聪慧的陈知非心底虽很是好奇,但终没有再多问什么。
失落自是有的,但陈知非始终没有放弃,之后要不是一起惨烈的轰炸突发而至,假以时日,陈知非定能探听到些许父亲的消息,只是,没有如果。
在轰炸线上的外婆家突然中弹,顷刻间,他们一家住的棚户区被炸成一片废墟。
目睹了一切的陈知非心痛欲裂,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崩溃归崩溃,但日子还得过下去。
七岁那年,舅舅送陈知非上了小学,之后舅舅失业,陈知非被迫辍学,为分担家庭压力,陈知非主动走上街头,当起了报童。
卖报固然辛苦,但陈知非“只觉得值得”。
“当时我一天能挣个几角钱,很多时候,这笔钱甚至成为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费。”
后为进一步改善家人的生活质量,陈知非又当起了鞋童,整天坐在街上给人擦皮鞋。
直到后来舅舅带着一家人住进了一间租来的旧房子里,种了几亩地,一家人的生活才算暂时安稳下来。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的时间里,努力的同时,陈知非苦寻机会。
得益于一家人齐心协力,家里的光景改善了很多,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就在陈知非以为事情会一直这么继续下去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后续的一切。
“您好,请问这里是陈赓司令员家吗?”
蓦然之际,舅舅开始询问其来意,只是,这不问不知道,一问,竟彻底改变了陈知非之后的命运。
父子终于相见
交通员言简意赅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抗日期间,父亲陈赓智谋双全,立下赫赫战功,鉴于其功绩突出,胜利后组织上对其委以重任,眼下正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
陈赓
闻悉母亲已经牺牲的噩耗,陈知非悲痛欲绝。
数日后,陈知非跟着交通员上了路,和他们一同启程的,还有陈知非的小姨王旋梅。
到了目的地,陈知非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欣喜:“我不知道怎么和父亲交流。”
下意识地,陈知非便断定,这位女同志不是别人,正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自己的继母傅涯,那个小男孩便是自己的弟弟陈知建。
感慨继母甚是通情达理的同时,陈知非对父亲的思念越发严重,翘首以盼数日,陈赓终于开完会回来了。
苦尽甘来
“你快看看这是谁?”是陈知非,自己阔别了近十三年的儿子,陈赓当即走上前,双手抓住陈知非的胳膊,一把将其揽在了怀里,自四岁分别,到当今十七岁,分别数十载,儿子念他入骨,他又何尝不是。
为家国未来,亦为儿子的安全,只得将其寄养在岳母家,好在现在苦尽甘来。
血浓于水,和陈知非想象中父子二人阔别十几年,初次交谈定会局促,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他们相谈甚欢。
“那天晚上,我们说了整整一晚上的话。”
平日里,他也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陈知建的重任,兄弟俩的感情越发深厚,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陈知非待几个弟妹如一母同胞所出,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们的一切。继母傅涯感慨陈知非如此懂事的同时,对他也愈发疼爱。
永生的遗憾
一次,陈知非同几个领导叔叔在一起吃饭:“你知道你的父亲是什么将吗?”
简单思索一番,陈知非脱口而出。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陈知建和陈知非见父亲穿着帅气的军装回来,于是陈知建激动地围着爸爸转,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今天被授予了什么将?
为防止孩子们四处张扬,滋生攀比之心,陈赓只好用这种玩笑的方式来告诫孩子们。
“无论身处何位,我们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在为人民服务。”
钦佩父亲身居高位,但仍很是简朴、低调的同时,几个孩子将这句话铭记于心,而后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同样的问题,弟弟陈知建也是如此说道。
后经陈赓安排,陈知非进入华北大学学习,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后转至航天部,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陈知建读完初中便不想读书了,好在陈赓的一个老部下及时察觉,找到他将其好好教训了他一番。
女儿陈知进从解放军军医学院毕业后,成功就职解放军总医院,一直奉献在医学一线,还出版了多篇著作。
最小的儿子陈知涯16岁参军入伍,先后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处参谋、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奈何,世间之事,不圆满才是常态,铭记父亲的教诲,感恩国家对自己栽培的同时,一件事始终梗在陈家五个孩子心头,无法释怀,尤其是大哥陈知非。
当天得知父亲去世噩耗,陈家五子肝胆欲裂,奈何,事已至此。
“主要是当时的医学不够发达,那时甚至连硝酸甘油这样的扩冠药都没有,要是放在现在,我父亲可以做心脏搭桥,根本不可能那么早离世。”
退休后,几个孩子都居住在灵镜胡同的家里,安度晚年,闲暇时分,他们便会聚在一起,回忆父母亲过往的点点滴滴,回忆往昔岁月荏苒。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长征,悉闻陈家故事,民众不禁感慨道:
“环境育人,陈家五个孩子也算用一生践行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他们无愧于自己的革命家庭,亦无愧于父亲陈赓对他们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