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江苏丹阳市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两只杜宾犬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你要是没刷到那段视频,大概很难想象,一个普通居民楼下的地库里,两条一米多长、体型健硕的杜宾犬没有牵绳,在水泥地上飞奔直冲一个2岁的小孩,那种画面有多惊心动魄。更让人愤怒的是,当孩子家长出于本能担忧提出质疑时,这位狗主人的回应竟然是:“咬你了吗?怎么了?你死了吗?”——这样的对话,一下子把网友们的情绪点燃了。
其实类似场景,相信不少上班族都遇到过:晚上加班回家,小区里突然窜出来一条大狗,没有牵绳,你手里拎着菜或者抱着孩子,本能就会紧张。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怕被咬,而是害怕这种不确定性和突如其来的威胁感。而这次事情之所以炸开锅,不仅因为“烈性犬”三个字自带敏感属性,更因为狗主人的嚣张态度让大家觉得实在不能忍。
有网友直接评论:“人仗狗势,比狗还凶!”还有人说,“这要真出事了,是不是又成一句‘没咬到’就算完?”甚至有人调侃,“现在连遛娃都得练个短跑才行。”这些声音背后,其实折射的是大众对于公共安全和规则意识越来越高的期待。
根据当地规定,杜宾犬属于禁养烈性犬种,在限养区域饲养本身就是违规行为。这一点警方也已经证实,并且表示目前已妥善处理。但细看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问题远不止于此。一方面,小区物业称“自己也是网上看到才知道”,说明日常管理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不少业主反映“不栓绳遛狗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还有业主公然顶风作案,把责任推给别人。这些现象无疑暴露出城市社区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舆论监督成唯一有效渠道。
再来看看网络上的另一波声音,有疑似当事女主人账号喊冤,说什么“回家还要牵绳?自己门口还用别人管?”甚至反指对方掏出了指虎等工具,还质问为什么剪辑掉骂她的视频……可这些辩解并没有得到多少共鸣,大多数网友依旧坚定支持受害家庭。“哪怕没咬到,只要吓到了,就应该道歉!”、“烈性犬就是不能随便放出来,这是底线!”类似观点几乎占据压倒性优势。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代都市人在公共空间里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需求已经变得前所未有地强烈,对违规者容忍度极低,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管理措施必须跟上时代变化。
其实,全国各地关于遛狗纠纷引发矛盾乃至悲剧屡见报端,从成都女子被恶犬扑倒,到上海儿童遭大型宠物伤害,每一次舆论爆发后,都伴随着新一轮政策收紧与执法加强。然而,仅靠一次次处罚真的够吗?恐怕远远不够。如果没有日常巡查,没有物业与警方联动,没有社区自治组织介入,仅靠受害者拍视频维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惊吓的人。而如果每个宠物主人都像视频中的女主人那样理直气壮、不讲道理,那所谓文明养宠岂不是一句空话?
归根结底,这起事件再次警示所有城市居民:尊重他人的安全边界,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素养。不爱动物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因此去伤害或威胁他人;喜欢动物更应懂得守规矩,因为你的自由永远建立在别人的安心之上。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用行动践行。如果今天我们选择视而不见,那么明天遭殃的人可能就是自己或身边亲友。那么,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小区安全隐患,又希望有关部门如何真正落实监管呢?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