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半,李芳把最后一摞碗重重塞进消毒柜,手上的洗洁精泡沫还没擦干净,转头看见老公王强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笑得见牙不见眼。
她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因为洗碗吵架了。
厨房墙上贴着的家务分工表早就卷了边,上面王强负责的"周三洗碗"四个字被圆珠笔狠狠划掉了三次。
这种场景在中国家庭里太常见了。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平均每天要花234分钟做家务,比男性多出143分钟,相当于每天多打两个半小时的工。在印度这个差距更夸张,农村妇女天不亮就得起床打水捡柴火,忙完这些还要准备全家人的早饭,一天下来光家务就要干将近6个小时。难怪孟买的莎尔玛总说:"我宁愿去办公室加班,至少那会儿没人让我倒洗脚水。"
北欧国家的画风就完全不同。瑞典爸爸们平均每天做186分钟家务,比妈妈们还多2分钟。这可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爱干活,而是政策逼出来的。政府规定480天带薪育儿假必须夫妻平分,谁要是不带孩子,工资直接对半砍。这么一来,超市里经常能看到一米八几的壮汉,一手推购物车一手哄娃,动作比很多妈妈还熟练。
日本男人就没这么自觉了。大阪的上班族佐藤每天工作14个小时,回家就往榻榻米上一躺。调查显示日本男性家务参与率只有14%,大阪更是低到6.7%。"会社就是我老婆"这句玩笑话,道尽了日本职场文化的辛酸。佐藤太太每天要等他到半夜热饭,早上还得提前两小时起来准备便当。"要是让他煎个蛋,能把厨房炸了"她苦笑着摇头。
这些差异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在德国,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擦桌子摆餐具,政府还强制要求企业给爸爸放育儿假。结果现在德国70%的家庭能做到家务平分,连总理默克尔都公开说自己老公负责买菜做饭。反观印度,很多地方还觉得女人读书是浪费,德里大学的女博士普丽娅结婚后,婆婆直接把她的学位证书锁进了柜子:"这些纸片片能帮你把咖喱煮得更香吗?"
钱也是个关键因素。上海的张女士年薪比老公高20万,结果婆婆天天念叨:"赚得多有什么用,连个糖醋排骨都烧不好。"北京的王先生倒是主动带孩子,可每次去幼儿园接孩子,其他妈妈看他的眼神都像在看外星人。数据显示中国高收入家庭里,女性做家务的时间反而更长,合着钱赚得多活也得干得多,这找谁说理去。
科技本来该是救星,结果成了新问题。深圳的IT精英小两口买了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本以为能解放双手,结果为了"谁去倒机器里的垃圾"又吵起来了。更扎心的是,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动辄大几千,城中村打工的夫妻根本买不起。广州出租屋里的阿珍看着手机上的促销广告直叹气:"有这闲钱还不如给孩子报个英语班。"
年轻一代的想法倒是挺开明。95后情侣小林和小王同居第一天就下了个家务记账APP,谁干多了谁干少了清清楚楚。上周小王加班,小林主动多做了三天饭,这周末小王就得乖乖补回来。"谈恋爱时他说最爱吃我做的饭,现在才知道是套路"小林笑着吐槽。数据显示20多岁的年轻人里,70%都认为家务应该平分,比他们父母那辈强多了。
疫情给这事添了把火。意大利封城期间女性失业率涨了5%,很多家庭又回到"男主外女主内"的老路。米兰的玛利亚本来是个会计,失业后每天除了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网课。"我老公说他在家办公很重要,难道我就是在客厅度假吗?"她气得把平底锅敲得咣咣响。
这场厨房里的革命还得继续。从冰岛立法要求企业公开男女薪资,到西班牙强制爸爸休产假,各国都在摸索解法。也许真像东京大学教授说的那样,等哪天做家务能算学分,男人们就该抢着干了。不过在那之前,李芳决定先把洗碗布扔给王强:"今晚你要再敢装睡,我就把你的游戏账号送给儿子玩。"
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