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乌克兰人士一夜炸断三条俄欧能源要道,幕后黑手无人敢揭露

之前那起令人迷惑不解的“北溪”爆炸事件,现在终于渐渐揭开了迷雾。德国官方对涉嫌涉案的6名乌克兰人发出了逮捕令,不过并没有透露调查的具体情况。难道真就靠一个乌克兰的小组,就能轻松搞定两条俄欧能源大动脉的断裂吗?

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推动的俄乌和平谈判陷入僵局、难以推进的时候,那起已经调查了三年多、几乎被全球媒体淡忘的“北溪”爆炸案,又冒出新线索了。

日前,德国警方确认了涉及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全部7名嫌疑人身份,全部为乌克兰国籍,其中一人是乌军士兵,名叫弗谢沃洛德·K(Wsewolod K),他在2024年底在俄乌战场阵亡,警方已对其余6人发出了逮捕令。

紧接着,人们发现被认为是该组领导人物的乌克兰人谢尔盖·K(Serhii K)在意大利被捕到。

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里,最近都站出来呼吁德国公布“北溪”爆炸事件的真相,事情似乎又变得越发热闹了。

为什么中俄那么关注“北溪”爆炸案呢?其实,这事一开始就给人一种说不清的怪异感觉。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一直是德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商。有很大一部分俄罗斯天然气通过“北溪-1”和“北溪-2”这两条在波罗的海海底铺设的输气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德国。

这三条天然气管道,算得上是俄欧之间能源输送的命脉。

2022年9月26号,这三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在丹麦和瑞典附近的海域,差不多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连爆炸,情形非常剧烈,像是遭到了人为破坏似的。

事故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各自展开了调查,可都拒绝让俄罗斯插手。到10月14日,俄罗斯外交部把德国、丹麦和瑞典的大使都叫去了,表达了对俄罗斯专家未被列入调查的“疑惑”以及对美国参与调查报道的抗议,强调俄罗斯绝不会接受没有本国专家参与的任何“假结论”。

到2024年2月,瑞典和丹麦陆续宣布结束调查,瑞典方面说是因为没有管辖权限,而丹麦则表示没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德国那边则坚决表示还会继续查下去。

调查表明,这些海底管道确实遭到爆炸物的破坏,不过瑞典、丹麦和德国都没有透露具体情况,当时也没有公开点名谁干的。

更奇怪的是,爆炸一发生没多久,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官员及媒体就直接把责任推到俄罗斯头上,声称是他们干的。

这些说法简直说不过去:北溪管道可是有俄罗斯企业的股份,要是不想向德国输送天然气,俄罗斯只需关闭阀门就行了,干嘛非得炸管道呢?难不成他们还打算战后继续搞生意?

特别是丹麦那边的消息说,在爆炸事件发生的几天前,有些俄罗斯海军舰艇出现在管道附近一带,感觉像是在暗示俄罗斯可能和这次破坏有关系。

不过,德国《明镜周刊》提供了不一样的观点,调查人员觉得,俄罗斯海军在袭击前几天出现在管道周边,主要是出于保护管道的考虑。加上,俄罗斯或许已经掌握了有关破坏的情报,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荷兰情报机关也持类似观点。

案件追查了快三年,期间还搁置了一年多,没想到最近德国警方竟然突然确认了幕后黑手是一个乌克兰的七人团队,可说是找到了凶手,但对案情的叙述还是存在不少漏洞和不明之处。

据德国警方透露,前乌克兰安全局上尉谢尔盖·K组建了个“志愿小组”,招了4个潜水员、1个爆破专家,还有个来自敖德萨的老船长,六个人从德国罗斯托克出发。在一个风高浪大、夜色浓重的晚上,他们在波罗的海上完成了一次非常艰难的行动,炸掉了北溪的三条管道。

炸掉北溪管道其实挺“不容易”的,因为波罗的海那边平时就特别繁忙,船只来来往往不停。事情发生的时候,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7个月,沿岸国家为了保险起见,都增强了海军巡逻的力度。

在这种局势下,6人小组还能带着专业装备和不少爆炸物偷偷潜进波兰,然后转到德国,租了一艘15米长的“安德罗墨达号”游艇,于2022年9月8日出发。

他们一路上巧妙避开了所有的船只,准确找到了埋在淤泥中、深度在70米到80米之间的那三条管线。

他们还携带了不少于4枚重达14到27公斤的炸弹,进行了长时间的深潜任务,直到9月26日成功实现了对那三条管线的精准引爆。

要搞这种事,可能就只有像“海豹突击队”那样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特种部队才能搞得成。德国人调查后说,这只是一帮乌克兰平民的“自发行动”,说出来谁信啊?

事发之后,乌克兰当局多次否认牵扯到这事。

要是这事不是乌克兰政府干的,那可能会是哪方做的呢?按常理推断,没有人承认的坏事儿,往往谁获益最多,谁的嫌疑就越大。

大家都知道,美国在北溪管道爆炸这事儿上,算是最大受益者。

从经济角度看,德国一旦失去了俄罗斯便宜的天然气供应,就转而以高价从美国进口气体;在政治层面,这起事件彻底打乱了德国继续靠俄罗斯维持能源关系的打算,让德国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加入北约的反俄阵营。

2022年10月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表示,把“北溪”爆炸案看作是“一个重大机遇”。不过,媒体问及美国是否涉及此事时,拜登政府的官员多次予以否认。

说到这儿,德国警方在调查过程中的“谨慎”咱们也就能理解啦。

把幕后黑手归咎到美国政府?虽然特朗普倒是不介意让拜登政府背黑锅,但德国那就不敢啦,因为这事牵扯到“袭击北约国家重要设施的战事行为”,北约以后还能怎么混下去呢?

所以德国警方只能继续保持“谨慎”和“模糊”的态度,这个所谓的“自发行动”里那乌克兰的7个人组,恐怕还得背着这口锅,扛很长一段时间。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