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后台有人留言,你怎么突然能稳定盈利了,是不是找到什么宝藏基金啊,其实真没有。追爆款那几年可是亏得裤子都兜不住,新能源、医药、半导体,哪个火抄哪个,结果每次都是高点接盘,去年都快自闭了。后来琢磨了个“土办法”,一半股票一半基金,像是烧烤摊老板混搭羊肉串和蔬菜串,两头都不偏,每个月回头一看,还真一直是正向的。
股票单打独斗,一个月涨20%,能火速回血,后面可能跌回解放前。基金嘛,好像永远慢半拍,别人都喝汤完,就开始蹭点渣渣,但大盘不崩就稳得像地主家的傻儿子。我也是吃够了跌停的苦头,见过一把亏掉一季饭钱,后来像打麻将一样搭配着来,多了点底气。
去年三月那次,消费电子行情断崖式下跌,账户一下绿得透心凉。换做前几年,可能直接砸了手机。但基金还兜底,指数那只只跌了点,债基没事人一样,整体只丢几块钱。现在回头想,亏钱和疯赚最大区别,其实就是能不能扛住回撤,心态稳了赚的自然多。别光惦记着“梭哈”,一把一把地赌,赌成了厉害,赌垮了一地鸡毛。
我这配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股票多点,基金少点,但不偏科。六份股票,冲一冲热点,选熟悉的行业。自己是电子厂出来的,我手里只有消费电子板块,不碰军工、不碰房地产,别管别人说香不香。去年苹果新品一上市,供应商哪个能蹭到股价,能提前混进场。比如立讯精密,从媒体盯到财报,一个月时间涨了小三成。不是每只股都能拿到尾,就挑会的,一点点抢到利润。
基金呢,分两种,指数跟着大盘喝汤,债基守好底盘兑点零花钱。指数去年算下来赚了点小钱,债基更稳,每年那一点点收益就跟定期存款一样,虽然肉不多,但饿不了。前阵子大盘又绿了,股票回撤明显,基金还是坐稳如山。分开看可能普通,合一起就稳了。其实我很多粉丝也说,基金就是鸡肋,但鸡肋配上牛排,家里多一份保险,炒股时输一次不用全家跟着吃方便面。
坑也挺多,一开始我老把基金当股票用,天天刷净值涨跌涨跌,涨点赶紧卖,跌了就砸,手续费花出去收益全没了。后来硬生生逼自个改成“乌龟策略”,半年不动基金账户,拿到年末看分红,反而多出不少。这就像炒面和拌饭,拌饭搅多了糊底,还是慢慢焖着香!
还有一种情况赚了还白折腾。很多人喜欢买科技主题基金,结果发现跟自己手里的科技股重合度超高。表面上觉得是分散投资,实际上只要一个板块爆雷,两边一起绿,上下通杀。后来我把股票和基金内容拆分,消费电子和沪深300互不干扰,有时候还买点债基当保险箱,这样稳定了不少。
一年下来对比,股票行情好赚得快,但亏钱压力大。基金每次都有些“磨洋工”,但比搞全仓股风险小了好几圈。整体拢一块,账户到年末竟然比之前“单打独斗”多了两位数百分点。光看总收益可能不算暴利,但抗压能力比单炒股强得多,实际生活不刺激了,就稳扎稳打。不是说一定要学我这套,但普通人自己分析一下,股票多点赚快钱,基金稳着底,别老想着一夜暴富,有点小增值够花就行。
现在留言区很多人问新手怎么配,其实不用太花哨,银行理财都算基金,炒股选会的,比让人忽悠的强一百倍。精力多的,对标自己的专业和爱好炒点股票,剩余做完分散再买基金“托底”,就不怕急风骤雨。炒股这东西,早晚要调整方法,不改思路天天高抄低卖,最后还不是都累到别人赚钱自己打工。这种“吃饭搭菜”的法子,好处在于每天睡得踏实,不会担心早晨一开盘腰包全绿。
说到底,投资不是拼脑子,关键还是拼耐心和方法。不用追网红基金,也不用信群里大神吹牛。搭配组合,稳住心态,观察市场,没人能靠一次赢成富豪。就像穿衣服,夏天加短裤,冬天配外套,怎么舒服怎么来。普通人能做到自己的股基搭配,每年稳步增长,花得开心用得自在,比什么都实在。
我这经历,没干货没高科技,赌的就是一个“顺势而为”。有想学的就留言评论,或者分享下自己的配法,米面搭好人生才更利索。小编也会继续扒拉各种实用法子,顺市而为,祝大家炒股不亏,账户常红,生活一路顺风。如果文章描述有不妥,欢迎大家私信指正,小编每天都在调整内容方向,相信大家都能在“股基”路上更稳定一点。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