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专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间,网友:手法特点如何坑的

央视曝光多起针对老年人的私域直播间骗局,不法分子通过门店拉群、年龄筛选(55岁以上)等方式定向引流,在封闭直播中将普通食品包装成“降血压”“治胃病”的“神药”,并通过“免费领鸡蛋”等福利诱导消费。上海王女士因购买高价益生菌与家人产生矛盾,调查发现直播内容无法回看,销售环节人货分离。

央视曝光的这类针对老年人的私域直播间骗局,确实让人气愤又心疼。它利用老人们的信任和健康需求设下圈套。

一、主要“坑人”手法和特点

诈骗环节:具体手法与特点、目的与危害

精准筛选目标:线下门店以“免费领鸡蛋”“红包诱惑” 等方式拉拢老年人入群;要求55岁以上才能进群,记者因年轻被拒。 快速获取信任,精准圈定缺乏辨别能力、有健康焦虑的老年群体,排除年轻警惕性高的人。

营造封闭环境:直播链接和密码仅在微信群内发布,直播结束后无法回看,内容不留存。 制造信息壁垒,逃避监管和追查,让取证和维权变得异常困难。

虚假夸大宣传:将普通食品(如益生菌、羊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宣称能“降血压、降血糖、治胃病、补肾”。 抓住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和追求健康的心理,诱导他们购买毫无疗效的产品。

“人货分离”销售:直播中不直接展示和销售产品,而是通过微信群链接购买;宣传者(总部)、销售者(线上链接)、提货点(线下门店)分离。 增加监管和执法部门查处难度,逃避法律责任。

情感套路与“专家”背书:直播中“老师”嘘寒问暖,打“亲情牌”;伪造“成功案例”、冒充“专家”或引用知名机构名义进行背书。 弥补老年人情感缺失,建立信任;利用权威效应进一步打消疑虑,让老年人深信不疑。

二、上海王女士的案例

家住上海宝山区的王女士,就是看了这样的私域直播后,购买了10盒宣称对肠胃有益的“益生菌”产品给家人吃。家人因怀疑而反对食用,王女士遂向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咨询。

经调查,该产品仅是普通食品,却在其私域直播中被宣传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等疗效。这属于虚假宣传,涉事门店因此被处罚款。

三、为何老年人容易上当?

除了表格中提到的精准筛选和情感套路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1.“情绪价值”与“被关怀”感: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指出,许多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情绪价值”。他们渴望被关心和关注,而骗子们的“温情攻势”正好弥补了子女可能忽略的情感陪伴。

2.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局限:老年人对新兴的网络直播销售模式不熟悉,对复杂的药品、保健品管理规定了解不多,容易轻信看似“权威”的宣传。

3. 维权困难助长气焰:正如表格提到的“人货分离”和“无法回看”,导致取证难、维权难。很多老年人即使发现被骗,也常常因程序复杂而放弃维权,这反过来又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

️四、如何防范与应对?

作为子女和家人,我们可以这样做来帮助老人远离陷阱:

1. 多陪伴多沟通:经常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和消费情况。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讲解常见的骗局和套路。告诉他们没有任何一种普通食品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2. 帮助识别“红旗信号”:告诉老人,但凡遇到需要“入群领福利”、“直播内容不能回看”、“产品被夸大成‘神药’”等情况,就要立刻警惕,最好先跟子女商量一下。

3. 鼓励从正规渠道购买:提醒老人通过正规药店、医院或信誉良好的大型电商平台购买保健品和食品,并保留好购买凭证。

4. 一旦被骗,理性维权:

· 保存证据:尽可能保留付款记录、购买凭证、产品包装、聊天记录等。

· 投诉举报: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通过拨打12315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 报警处理:若涉及金额较大或涉嫌诈骗,应及时报警。

总结一下

央视曝光的这类“专坑老”私域直播间骗局,套路深、隐蔽性强,主要是通过精准筛选、封闭环境、虚假宣传、情感套路等方式,将普通食品吹嘘成“神药”高价卖给老年人。

多一份关心,多一句提醒,或许就能帮我们的长辈远离一个陷阱。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