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七十七载初心映照 泛黄志愿书寻归途
这是一份誓言。镌刻于1948年。穿越77年烽火与时光。至今铿锵作响。
河北省图书馆。抗战文献展。一份16开纸质志愿书静陈展柜。纸面泛黄。红色五星与党徽依旧鲜明。文字清晰如昨。入党申请人:王瑞虎。填表日期:1948年10月29日。籍贯栏:安徽省“朝县”。时年24岁。
他的笔迹留下履历。1944年4月。于“芜和县竹子岗”参军。加入地方武装皖南支队。1947年。参加孟良崮战役。并在此负伤。战火纷飞。动荡年代。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交织。
但真正震撼心灵的。是“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栏。这位年轻战士用最朴素的语言写道——“为了解放全国受苦群众不受压迫和剥削。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千钧。每一个笔画都灌注着信仰。这份初心。纯粹而炽热。
整份志愿书。表格规范。内容完整。家庭成分。文化程度。有何特长。党支部讨论结果。签字。盖章。即便在战争环境下。入党程序依然异常严谨。河北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国遵感叹。这是历史的见证。
杨国遵是这份珍贵志愿书的收藏者。他在一次收藏交流活动中得此瑰宝。他解释道。战争年代艰苦。此类文书多由本人保管。许多战士会将其仔细折叠。缝进衣内贴身处。伴随他们转战南北。历经烽火硝烟。能完好留存至今。实属罕见。
志愿书上有一些“错别字”。例如“朝县”。杨国遵认为。这可能是当时出于保密需要采用的谐音字代替。“朝县”实为现在的安徽省巢湖市(历史上曾称巢县)。细节背后。是那段岁月的特殊印记。
如今。杨国遵有一个强烈愿望:为这份志愿书找到“家”。他希望找到王瑞虎本人或其后人。将这份承载着革命初心的“宝贝”归还。他说。这不仅是先辈的红色记忆。更是其家族的荣耀。让革命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学者们对此评价甚高。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岳雪侠博士指出。志愿书上朴素直白却真诚的语句。让人仿佛看到战火纷飞年代。革命前辈怀揣理想志愿入党的炽热信念。这是一位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是对党庄严承诺的历史见证。
巢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已表示。将协助查询有关“王瑞虎”的信息。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找。一次关于铭记与传承的行动。
泛黄的纸张。沉默的文字。却震耳欲聋。它记录了一个青年的无悔选择。一个政党的磅礴力量。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77年过去了。那份为了民族独立自由奋斗到底的誓言。依然滚烫。依然是我们前行路上不灭的灯火。
王瑞虎。24岁的你。在哪里?你可知道。你当年的誓言。至今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