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减持,这本来是市场的“常规动作”,却总能搅动散户的心,甚至引发各种猜疑。然而,经过这几年市场的洗礼,多数散户早已从玻璃心变成了“铁布衫”,被预算击中的那种痛感,好像也没那么强烈了。坦白说,很多人不是坚强了,是麻木了——就像看完一部“悬疑烂片”,开头猜到结尾,演什么都不觉得奇怪了。
比如中际旭创,这家公司堪称股民心中的“神话级别”选手,两年时间股价从17元一路冲到457元,妥妥的翻了几十倍。这时候控股股东减持,是个聪明的逻辑,毕竟风光无限的背后,谁不动心数钱呀?计划减持了550万股,占比只有0.49%,看似不起眼,但这点比例可千万别小瞧,换算成现金相当于22个亿!果然,股价能涨到三百多块钱的公司,连股东的操作都透着老手的味道。
但有些减持真的让人难以捉摸,比如风语筑这家公司,堪称市场的“谜之操作”。年初的股价是9块钱,过了大半年,还是9块钱。这感觉就像是房价停在了10年前,但问题是,当时周边市场可是涨得热火朝天,大盘指数更是添了将近1000点,唯独它原地踏步。结果“大手”还减持了3%的股份,这是看中自己公司股价“不动如山”的稳健性吗?
类似风语筑的还有合合信息和莎普爱思,把“不涨不跌”的行情演绎得活灵活现。合合信息从年初的150块,愣是一分没动,偏偏股东减持时倍感爽快,直接减了3%。莎普爱思这家的故事更让人哭笑不得,眼药水产品撑起一片天,年初股价6.78元,到现在涨到7.78元,9个月竟然只涨了“一块钱”。但股东似乎喜大普奔,认定这个价位是个绝佳的套利空间,计划减持1128万股。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眼不识大牛市”的视觉差?
当然,还有更故事“戏剧化”的公司,比如快可电子和力量钻石,一个股价从百元跌破三十,一个从33跌到32.52,简直像市场里的蹦极爱好者。但即便是这种行情,减持也从没耽误事。快可电子大股东减持占流通股比例高达5%,一副“顺势而为”的洒脱架势;而力量钻石的股东直接减持7.2万股,搞得投资人纳了半天闷:“这难道是大股东的最后一顿米饭钱?”
这些减持操作,不禁要把市场的幽默拔高到一个哲学层次:当大盘一路飞天时,这些公司的股价偏偏一动不动;等到股东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心满意足”时,你却开始怀疑人生了。减持金额惊人也好,不涨还减更蹊跷也罢,最后赤裸裸告诉你一个故事——的逻辑,永远跑在散户的心思前面。
吃瓜群众悟了:当我们好奇这些公司为何减持间隙不断时,不妨反问自己几个问题——大股东的行动,是不是比我们的情绪更“理性”?他们减持背后,隐藏着拍桌还是欣然的暗语?市场的博弈从来没有情感,你的思考方式是否也该升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