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月嫂要避免的坑
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许多新手父母为了能让自己和宝宝得到更专业的照顾,会选择聘请月嫂。然而,月嫂市场鱼龙混杂,如果不小心,很容易掉进各种“坑”里,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给自己和宝宝带来不好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请月嫂时需要避免的常见陷阱。
坑一:虚假资质与经验
一些不良中介或月嫂为了获取高额报酬,会夸大甚至伪造自己的资质和经验。比如,声称自己拥有高级育婴师证书,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参加过简单的培训;或者虚报自己照顾过众多宝宝的数量,以此彰显经验丰富。
曾经有位新手妈妈小李,通过一家中介请了一位月嫂。月嫂到岗后,小李发现她连基本的婴儿抚触手法都不熟练,询问其证书情况时,月嫂支支吾吾,后来经过核实,所谓的“高级育婴师证书”是伪造的。这给小李和宝宝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原本期待的专业照顾化为泡影。
避免方法:在聘请月嫂前,一定要查看其相关证书原件,并登录相关官方网站进行核实。同时,可以要求月嫂提供之前服务过的客户联系方式,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她的实际工作表现和服务态度。
坑二:健康隐患
月嫂需要与宝宝和产妇密切接触,其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但有些月嫂可能隐瞒自己的健康问题,如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这无疑会给宝宝和产妇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月嫂在入职前没有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结果她本身患有传染性肝炎,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了宝宝,导致宝宝生病住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经济负担。
避免方法:要求月嫂提供近期的健康体检报告,确保其没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影响健康的疾病。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陪同月嫂一起去医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这样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坑三:服务内容不明确
在签订合同前,有些月嫂或中介对服务内容的描述模糊不清,只是笼统地说提供照顾产妇和宝宝的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额外收费项目,或者对一些本应包含在服务范围内的工作拒不承担。
比如,合同中可能没有明确规定月嫂是否负责清洗产妇和宝宝的衣物,结果月嫂以这不是自己工作范围为由,拒绝清洗,让新手父母措手不及。
避免方法: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与月嫂和中介详细沟通服务内容,将每一项服务都明确写在合同中,包括照顾产妇的饮食、起居、产后康复指导,照顾宝宝的喂养、洗澡、抚触、睡眠等,以及是否包含一些额外的服务,如清洗衣物、打扫房间等。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额外收费项目,也要提前约定好价格和收费方式。
坑四:工作态度不端正
有些月嫂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比如,不按时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对产妇的产后情绪变化漠不关心,甚至在工作时间玩手机、睡觉等。
一位产妇反映,她请的月嫂经常在半夜宝宝哭闹时,自己睡得死死的,喊都喊不醒,导致宝宝长时间哭闹无人安抚。而且月嫂对产妇的饮食也很不上心,每天都是随便做点饭菜,根本不考虑营养搭配和产妇的口味。
避免方法:在面试月嫂时,要注意观察她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可以通过提问一些关于照顾宝宝和产妇的问题,了解她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和责任心。在月嫂工作期间,也要加强监督,及时与她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发现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情况,要及时与中介沟通,考虑更换月嫂。
坑五:随意更换人员
一些中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在月嫂服务期间随意更换人员。比如,原本约定的月嫂因为接了其他更高薪的工作,中介就临时安排其他月嫂顶替,而新安排的月嫂可能并不符合新手父母的要求。
小张夫妇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提前一个月就与中介约定好了一位口碑不错的月嫂,并支付了定金。然而,在月嫂即将上岗的前几天,中介却通知他们,原来的月嫂因为有急事不能来了,给他们换了一位新的月嫂。新月嫂到岗后,小张夫妇发现她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都与原来的月嫂相差甚远,这让他们非常不满。
避免方法: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约定中介不得随意更换月嫂,如果确实需要更换,必须提前征得新手父母的同意,并且新安排的月嫂要符合之前约定的条件和标准。同时,要求中介对更换月嫂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请月嫂是为了让新手父母和宝宝得到更好的照顾,但一定要警惕以上这些“坑”。在聘请月嫂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和理性,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这样才能找到一位专业、负责、可靠的月嫂,让宝宝健康成长,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